网上买烟草,“气骄志满”的背后:一个监管盲区的隐忧
近年来,网络购物的普及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一些违法行为提供了新的平台。其中,网络烟草交易日益猖獗,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监管盲区,其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和隐忧。本文将以“气骄志满”为隐喻,探讨网络烟草交易的现状、危害以及相应的监管难题。
“气骄志满”,本意指志得意满,骄傲自满。借用此词,并非赞扬网络烟草交易的参与者,而是指其在法律边缘游走,对监管漏洞心知肚明却又肆无忌惮的嚣张气焰。近日,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及私人群组中,存在大量兜售烟草制品的行为。这些交易活动往往披着隐晦的外衣,采用暗语、代号等方式进行,试图躲避监管部门的视线。有些卖家甚至公然宣称“包邮包税”、“货到付款”,俨然一副“气骄志满”的姿态。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首先,网络交易的匿名性和便捷性为非法烟草交易提供了便利条件。买卖双方身份难以确认,交易过程难以追踪,给监管执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次,一些电商平台对商品审核不够严格,监管机制存在漏洞。部分平台甚至明知故犯,对售卖烟草制品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从中获利。再次,消费者对烟草危害认知不足,以及对网络购物的依赖,也为网络烟草交易提供了市场需求。一些消费者图方便、贪便宜,选择通过网络购买烟草制品,无形中助长了这种违法行为的蔓延。
网络烟草交易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它严重冲击了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国家对烟草生产、销售实行专卖制度,旨在规范烟草市场,控制烟草消费,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网络烟草交易严重扰乱了这一制度,使国家税收流失,监管难度加大。其次,网络烟草交易中存在着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些假烟不仅质量低劣,而且可能含有有害物质,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再次,网络烟草交易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吸烟。未成年人是烟草危害的重点防范对象,而网络的便捷性和隐蔽性,使得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触到烟草制品,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此外,网络烟草交易还可能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相挂钩,例如洗钱、走私等,增加了社会治安风险。
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烟草交易,加强监管刻不容缓。首先,需要加强电商平台的责任意识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商品审核机制,对售卖烟草制品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其次,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烟草交易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形成监管合力,打击网络烟草交易的各个环节。此外,还应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不从网络购买烟草制品。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尝试运用新技术手段打击网络烟草交易,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监测和监管。但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化名A(某电商平台客服)曾表示,平台内部虽然有相关规定,但由于举报机制和处罚力度不够,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化名B(某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则指出,网络烟草交易的隐蔽性和跨区域性给执法带来很大困难,需要加强与公安、网信等部门的合作,形成打击合力。
总之,遏制网络烟草交易,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多方联动、协同作战的格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打击网络烟草交易的嚣张气焰,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真正打破这种“气骄志满”的现状。 只有通过持续的监管努力,才能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购物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菁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kbq.cn/l/1196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