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禽走兽”:广西香烟灰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近日,“广西正品香烟批发零售”的广告在网络上悄然流行,其背后隐藏的“飞禽走兽”式灰色产业链,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广告通常以低价、正品为噱头,吸引着大量消费者,却也暗藏着巨大的风险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尝试揭示这一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并探讨其背后的成因及治理难题。
所谓的“飞禽走兽”,并非指实际的动物,而是指香烟走私和批发网络中层层转手的隐晦说法,暗指其复杂且难以追踪的运作模式。其核心在于绕开国家烟草专卖制度,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低价香烟,然后以低于市场价或略高于市场价的方式进行批发和零售,从中获取暴利。
首先,这些香烟的来源复杂多样。一部分可能是从境外走私入境,利用边境地区监管相对薄弱的漏洞,通过各种隐蔽手段进行运输;另一部分可能来源于国内的非法生产,利用假冒注册商标等手段制作假烟或劣质烟,以次充好;还有一些则是利用内部人员勾结,从正规渠道低价获得部分香烟,再进行非法倒卖。这些渠道的共通点是都能够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获得香烟,为后续的暴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这些香烟的销售网络也十分隐蔽。不像正规渠道那样通过专卖店进行销售,这些香烟通常通过熟人介绍、微信群、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交易。 销售人员,例如化名“老李”的批发商,往往会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客户网络,层层分销,最终将香烟流向消费者手中。整个网络中,信息传递依赖于口口相传和私下交易,极大地增加了监管难度。 为了规避风险,他们常常采用现金交易或虚拟货币支付等方式,进一步模糊了交易的痕迹。
再次,低价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相比于正规渠道销售的香烟,这些香烟的价格通常要低很多,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消费者,或追求低价的消费者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然而,消费者往往忽略了这些低价香烟背后的风险。低价香烟的质量难以保证,很可能存在假冒伪劣的情况,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此外,购买和销售这些香烟也存在法律风险,一旦被查获,将面临严重的处罚。
近些年来,国家对烟草专卖制度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打击走私、制售假烟的行动也日益频繁。然而,由于利益链条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以及监管力量的有限性,仍然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难题。例如,跨区域的执法合作难度大,信息共享机制有待完善,对网络销售的监管存在盲区等等。 化名“小王”的执法人员表示,打击这种灰色产业需要多部门联动,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才能有效遏制其发展。
总而言之,“飞禽走兽”式的广西香烟灰色产业链,并非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我国烟草市场监管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顽疾。 要有效打击这一产业链,需要从源头治理,加强对烟草种植、生产、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此外,还需要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低价香烟风险的认识,引导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香烟,共同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烟草市场环境。 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将这一灰色产业链彻底清除。
原创文章,作者:遥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kbq.cn/l/1334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