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百年徽烟那些事(下)

弹指百年感喟多

除了大开大合、敢破敢立的勇气,徽烟在改革年代,从来不缺乏勇于创新的智慧和动力。安徽烟草人喜欢第一个吃螃蟹,从较早开发低焦烟(丹键)、细支烟黄山(100s)到第一包短支烟黄山(记忆)、第一包中支烟黄山(喜庆红方印),近年来,又以“石斛润”科技创新带动“焦甜香”品类升级,促进“甜润的徽烟”新形象新提升……

“但开风气不为师”,虽然很多创新成果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没有直接转化为培育“大单品”的市场业绩,但它们给烟草行业品牌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也给安徽烟草带来了诸多探索经验。

弹指百年,百年徽烟中几度兴衰令人感喟,今天的我们,或许很少知道“弗吉尼亚烟种”被英美烟草公司引入到凤阳栽种对于安徽烤烟的伟大意义,或许很少知道津浦铁路、陇海铁路这些早期现代交通对于现代城市以及卷烟发展的巨大意义,百年徽烟中沧桑巨变值得我们总结和玩味:

1921年成立的门台子复烤厂,有一间大型烤烟房,内有5台1.2吨的锅炉,一台7.5马力蒸汽动力带动复烤机运转,每日可复烤烟叶200担。当时,这在国内已是数一数二,在国外同行业中,也称得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工厂了。每年初秋,新烟出炕。英美烟草公司趁机压级压价,对烟农盘剥勒索。成千上万担廉价烟叶,在门台子复烤后,装入大木桶(一桶1000磅),随车源源运抵上海。其中少量的远涉重洋运往欧美,大量地在上海就地卷制成各种香烟,销行全国。这些安徽的烟叶,被卷制成烟支对安徽的市场也形成不小的冲击。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被国民党政府接管的门台子复烤厂一度畸形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兴旺的烟草收购业,刺激着卷烟工业的发展,为其带来了空前而短暂的繁荣。

那个最早的徽烟卷烟厂大来烟厂由来自天津的买办(曾担任英美烟草公司翻译)范玉田在蚌埠创立。这家烟厂从一开始就有很多上海元素:两部“花旗”牌卷烟机和部分设备从上海购回,几位主要技工也来自上海。这家烟厂因抵御不过上海产的香烟经营不善,范玉田于1929年病故后,被转交他人经营。抗战爆发后,大来烟厂转移出蚌埠至凤阳刘府维持生产。随着凤阳沦陷,当年的几个主要股东,有地去了四川继续重操旧业,融入四川烟草的发展史。一个叫杨三的河北人(大名杨树诚)经营面粉厂曾是大来烟厂的股东,又把大来烟厂的设备运回蚌埠,仍以大来烟厂为名恢复生产,一款产品“三驼”牌远销天津,被天津人称为“小炮台”。

百年徽烟,风云激荡。解放战争时期,徽烟经历过一阵短暂的战后恢复时期,但在短暂的繁荣之后市场无序发展,在外地卷烟的倾销和战争的打击下重又陷入凋零。以蚌埠市场为例,1946年至1947年间,蚌埠烟厂蜂起,出现了一股“烟厂热”。短短两年之内,烟厂从3家增至61家,生产上百种香烟。一个快速在淮河边兴起的城市——蚌埠市就有七成产业工人从事烟草业。1947年下半年,大量的上海烟北来,倾销蚌埠市场,加上广泛遍布的私烟作坊林立(贩卖烟丝无需缴税),供渐过于求,本地香烟滞销积压,一些中小烟厂纷纷倒闭、破产。同时,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胜利,一些大烟厂的老板惊慌失措,忙于转移机器,携带钱财,逃往江南,又造成部分烟厂瘫痪。到了1949年,61家烟厂已锐减至33家。

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这30年,烟草产业作为轻工业门类纳入国家宏观经济统筹,缺乏详实的数据支撑。但是从很多老工人的口述历史和照片资料来看,安徽烟草产业工人以作为社会的主人公的一员十分自豪,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热情高涨,以战天斗地的革命干劲为完成产销任务奋斗。

7c1dfda099cd2a8f3951c84ec44b3cfc_.jpg

80年代合肥卷烟厂老照片

到80年代,烟草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省、地、县三级烟草公司的经营资料就开始有据可查。如合肥卷烟厂1985年拥有3条流水线,年产43.99万箱卷烟,其中乙级烟占比80%,年利税达3.4亿元,固定资产规模超7200万元‌。同时,企业内部生产环境也开始变样,统一的厂服、先进的机器设备、体现新时代的标语、人们脸上的笑容…….很多老员工用微视频的方式记录往日工作和一起参加活动的场景,令人倍感温暖。而专业藏友那里,保留的老照片、老烟标、烟具等据说也成为收藏界的热点。

从旧社会里“胖人抽成干棍棍,瘦人抽得像鬼魂”到新社会里五六十年代“提着灯笼打着伞,下了火车坐轮船”,七八十年代“公社干部‘水上漂’,大队干部‘猫对猫’。生长队长‘大铁桥’,社员群众‘白纸包’”,新世纪里合肥年轻人用rap传唱“我拔着普皖没事干,踩着滑板到处转”……老百姓把百年徽烟的消费记忆化入民谣、歌谣,记录着他们当年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他们的歌声里,卷烟品牌消费沉淀为普通市民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有的变成了民谣,成为怀旧歌曲中一个动人的文化元素,用地域的时代的这两个时空维度来标记或链接我们的一段人生历程。

微信图片_20250402173852.jpg

又踏层峰辟新天

百年徽烟,谱写华章。

凤阳烤烟,叶肥梗细,质地细密,烤制后,叶色金黄,香气馥郁,口味醇和,……属烤烟类中的浓香型。行家们喻之为“中药里的甘草”——甘甜、润喉、提神,是国内中档烟的上好原料,也是高档烟配料中不可缺少的一味。丰产优质的凤阳烤烟,在我国烟草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抗日战争前夕,安徽凤阳及山东潍坊、河南襄城,已发展成为我国更大的三个烤烟产地。

从凤阳烤烟到皖南焦甜香烟叶,现代烤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名优晾晒烟,徽烟的原料优势进一步发扬,“北烟南移”使现代烤烟品种在皖南的烟田里培育出了“焦甜香”名优烟叶品种。2007年,焦甜香烟叶成为行业的四大品类之一。徽烟的原料基础地位依然稳固。

保障徽烟原料基础地位的关键因素是徽烟对现代烟草科技的持续投入和探索发展。徽烟紧跟行业烟草品类发展的大势,以“有支撑、成体系、能感知”为指导思想,以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出发点,在黄山“焦甜香”感知识别、化学物质基础、专有技术支撑、技术标准构建以及市场营销宣传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力求使黄山“焦甜香”能够强劲地推动品牌发展。

改革年代,烟草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大军中的一员,为恢复国民经济、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卷烟企业管理日益规范、卷烟品牌运营能力日益提高。

安徽中烟工业系统以五厂、三中心、外部关联和控股企业为核心加强一体化运营,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在依托固有的原料优势、科技优势、智能制造基础上,徽烟善于把握时代需求和发展大势,善于运用文化创新力、管理创新力,聚力培育核心品牌“黄山”卷烟品牌,把“黄山”卷烟品牌培育成全国卷烟市场知名品牌,为安徽经济和中国烟草品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安徽烟草商业系统以卷烟流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监管能力为核心,融管理与服务于一体,强化市场管控、产销衔接与协调。以推进“徽映”流通品牌为重要抓手,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把安徽烟草市场也培育成一个健康、规范、高效流通的大市场。

安徽烟草工商两家从工商分设到协同营销,有分有合,在共同面向消费者,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携手共进。

回首百年徽烟的发展历程,对于正走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徽烟产业别有意义,展望未来,无论是对于徽烟产业提升、企业经营、品牌培育还是企业文化建设、内部产业协同,百年徽烟历史中的许多经验、教训、文化传统都值得我们倍加珍惜,有很多文化元素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总结、提升,为百年徽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原创文章,作者:蕊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kbq.cn/l/210798.s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