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贵阳,青山如黛,烟田如画。
息烽县九庄镇腰寨村烤烟田里绿浪翻滚,宽大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开阳县楠木渡镇谷阳村的蠋蝽扩育基地内,数万头蠋蝽和甲腹茧蜂繁育良好;宅吉乡堰塘村的高标准烟田里,垄上烟苗长势喜人,种植于垄间的黑麦草也是一片葱郁;而在十多公里外的楠木渡镇苏家寨村,工作人员正在开展烟农烘烤技术培训,探讨如何烤出优质烟叶……这一幕幕场景背后,是贵阳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绿色生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面对既要守住发展底线,又要守住生态底线的双重挑战,贵州省烟草公司贵阳市公司以生物防控、地膜循环、绿色烘烤三大技术为主线,蹚出了一条烟区绿色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生物防控:“以虫防虫”织就生态防护网
“采用生物防控技术后,不仅仅烟叶的品质和安全有了保障,而且让山更绿、水更清、土壤更健康了!”开阳县宅吉乡堰塘村烟农陈志强如是说。
其实,在烟田内采用生物防控技术,只是贵阳烟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小小缩影。
“生物防虫,目前用得最多的便是‘三蜂一蝽’,即:蚜茧蜂、麦蛾茧蜂、台湾甲腹茧蜂、蠋蝽。台湾甲腹茧蜂主要防治烟青虫、棉铃虫等鳞翅目类害虫;蚜茧蜂主要防控蚜虫;麦蛾茧蜂主要防控烟草粉螟;蠋蝽主要防控斜纹夜蛾、烟青虫。它们在烟叶生长和储存环节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让病虫害无处遁形。”开阳县蠋蝽扩繁基地一名负责人说。
技术人员查看麦蛾茧蜂生长情况。
据了解,贵州省烟草公司贵阳市公司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先后打造扩繁基地1个、天敌繁育中心1个,开展“三蜂一蝽”专业化养殖、规模化繁育和标准化投放,用绿色防控新模式代替了传统防虫手段,获得了广大烟农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繁育蚜茧蜂、麦蛾茧蜂、台湾甲腹茧蜂以及蠋蝽超800万头。
在贵阳烟区,“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如今已成为绿色生产中的一张亮丽名片。2024年,贵阳烟区实现了蠋蝽和蚜茧蜂对5万亩烟田100%覆盖。通过网格员培训、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绿色防控理念已深入烟农心中,成为自觉行动。
“用虫防虫还可以理解,可通过在地里种草来除草,我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让烟农陈国强倍感惊讶的是首次在贵阳烟区推广的“以草治草”生态控草法。原来,为了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人员精心挑选了适合当地土壤生长的黑麦草、鼠茅草和白三叶草,两年来累计推广种植于350亩烟田中,实现了垄上烟苗生长茂盛,垄沟绿草荫荫。不喷洒化学除草剂,杂草抑制率就能达90%;翻压还田后,土壤有机质有效提升了12%。
示范烟田实施以草抑草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守护了烟叶安全,更构建起了一道“以烟为主、兼顾烟区”的绿色生态屏障。2025年,贵阳烟区构建了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1.5万亩,辐射带动更大区域烟田实现生态平衡。
循环经济:地膜回收助力废弃物变现
地膜覆盖是应对低温干旱气候所采用的一项种植技术,更是保水保肥保温的重要手段。然而,地膜如果不及时回收,将会在风吹日晒雨淋中自然风化破损成碎片,从而影响土壤结构、不利于绿色耕种。
“废弃的地膜埋藏于土壤中,几年都不腐烂,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还影响土壤结构。可是,人工清理费时费力,清理之后也不知道该往哪儿扔?”一直以来,废弃地膜的处置问题让广大烟农和烟叶站技术人员无比头痛。
“十四五”以来,为了将绿色生产落到实处,贵州省烟草公司贵阳市公司认真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在抓烟叶生产的同时,创新举措对废旧农用地膜进行回收利用,加强绿色防控源头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效。
按照制定的回收办法,烟农自行收集和清理废弃地膜,烟草公司给予每亩50元的补贴;合作社将收集的废弃地膜集中运输到指定加工企业后,将其转化为塑料颗粒、育苗托盘等物资,实现资源循环再生利用。
“我们把地膜收集好后有人来回收,还能卖点钱,既响应政府有关号召,又帮助我们节省了生产成本。”清镇烟农杨少军算了一笔账,去年他种植的40余亩烟地,共计回收3000余公斤废旧地膜,获补贴2000多元。
清镇市站街镇烟叶站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每年进入田管期后,烟叶生产微信群里便热闹了起来。有的烟农请教覆膜遇到的技术问题,有的烟农讨论如何揭膜培土和厚地膜回收再利用……技术人员都会耐心地解答。绿色生产理念一点点地在烟农心中扎下了根,成功实现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转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贵阳市共计完成烟田废弃农地膜回收464吨,回收率达100%。以前让烟农们伤脑筋的废弃地膜,如今成了大家争相收集的一笔“外快”。
清洁烘烤:生物能源点燃绿色革命
烘烤环节是烟叶生产的能耗关键点,传统燃煤烤房既污染环境又增加成本。近年来,政府部门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替代攻坚行动,贵州省烟草公司贵阳市公司也开启了一场绿色烘烤革命。
2021年建成的开阳县洛琪顺合作社生物质颗粒生产厂位于楠木渡镇苏家寨村,具备年生产1万吨生物质颗粒的产能。该厂通过回收秸秆、木材等原材料,为全市烟叶烘烤提供生物质燃料。紧邻工厂便建有30间绿色烘烤房,每年7、8月份,这些烤房将“火力全开”,为周边烟农烘烤烟叶。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用燃煤来烘烤烟叶,成本高不说,烘烤时的温度也无法精确把控。两年前,烟草公司将烤房升级成了绿色烤房,用生物质颗粒代替了燃煤,还在烤房内安装上了摄像头、重量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等智能化设备,对烘烤中的烟叶实时监测,不仅降低了烘烤成本,优质烟叶的比例还提升了!”对于烤房升级所带来的好处,当地烟农王明华深有感触。
最令烟农们激动的是,他们无需全程值守,自动化控温系统可以实现“一次加料、整夜无忧”。此外,通过手机就能精准调控烤房的温湿度,烟叶烘烤变得更加省时省力、精准高效。
工作人员检查绿色生物质烤房设备。
相关数据显示,跟传统燃煤烘烤相比,使用生物质颗粒烤房后,单炕烟叶的综合成本降低近500元,优质烟叶产出率提高了15%,亩均增收超300元。
截至2024年,贵阳市已建成生物质新能源烘烤房2356余座,电能烤房172余座,绿色烘烤房占比超过了80%,年均节约燃煤超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1万吨。2025年,贵阳市持续推进生物质烤房建设,新建改建生物质能源烤房490座,持续推进烟叶生产节能减排。
电能烤房。
从“种好一垄草”到“放飞一只虫”,从“回收一张膜”到“改造一座房”,绿色生产中的一个个创新举措,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则是:田间的流水清澈了、夜间的虫鸣又回来了、乡间的空气更清新、天空更蔚蓝了。
生物质颗粒代替燃煤。
下一步,随着清洁能源烤房建设步伐的加快,更多烟农将告别煤灰弥漫的烘烤岁月。当最后一缕煤烟消散在群山之间,“虫草为盾、废膜为宝、绿能代煤”,一幅幅烟田更绿、烟叶更香、烟农更富画卷,就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
原创文章,作者:小琼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kbq.cn/l/2641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