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阴雨天选烟,眼睛盯得发酸;现在有了‘选烟宝’,烟叶的叶筋纹路看得一清二楚。”8月20日,福建省宁化县烟农谢贤伟借着“选烟宝”的柔光,随手拿起一片烟叶,三两下就定了等级。这个能调节高度、光线柔和的烟叶分级人工光源,被当地烟农称为“选烟宝”。
烟叶初分作为烤烟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烤烟品质与后续加工效率。以前烟农初分时,晴天光线较强,容易影响分级的精准度;阴雨天光线昏暗,需要凭经验辅助分级。烟农张天富算过一笔账,“全家齐上阵忙初分,一天下来也就分100多斤”,还会出现分错等级的情况。
烟农的这些“小麻烦”,成了宁化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条线的“心头事”,烟叶分级人工光源项目应运而生。今年年初,在“四下基层”和“面对面·心连心”活动中,宁化县局(分公司)领导班子带着技术团队走村入户,蹲点生产一线了解烟农作业情况,记了满满3本调研笔记。“烟农在哪儿分级,设备就得在哪儿好用。”烟叶分级人工光源项目负责人赵鹏超的话,道出了项目研发的初衷。
于是,技术团队把实验室“搬”到了烟农身边。他们发现,光线不稳定是分级不精准的根源,而烟农身高差异大,固定高度的设备无法满足不同身高烟农的需求。技术团队决定从两个关键点突破:一是模拟收购站的专业光源,摆脱自然光线依赖;二是设计可调节支架,让光源适配不同身高的烟农。
就这样,第一台烟叶分级人工光源设备很快诞生了。技术团队带着样品让烟农测试并收集反馈意见,“光太亮刺眼”,就调低色温值;“支架易卡壳”,就换螺栓结构;“搬着费劲”,就改用轻量化材料……谢贤伟记得,团队技术人员陈峰来家里调试了5回,蹲在地上手把手教他如何调整高度。
经过20多轮调改,这个高度能在65厘米至95厘米间自由调节、光线均匀稳定的“选烟宝”终于成型。
“这光不刺眼,看叶筋、辨颜色都清楚。”谢贤伟的话道出了烟农们的心声。以前分一片烟叶要反复看三四回,现在一眼就能定等级。目前,宁化县已推广“选烟宝”2000余台。
数据最有说服力。推广“选烟宝”后,烟农分级效率提升30%以上,等级误判率从15%降到5%以下,原本要全家齐上阵的活,现在两个人就能轻松搞定。
更暖人心的是技术服务的“温度”。宁化县局(分公司)党员干部组成服务队,把培训课堂设在烟农家的院子里。“松两圈螺栓,支架往下压……”他们手把手教烟农们调试,笔记本上记着谁家老人用要调低些、谁家年轻人习惯高角度等诸多个性化需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选烟宝”在闽西烟区亮起,其照亮的不仅是烟叶分级的操作台,更是烟农们稳稳的幸福路。
原创文章,作者:小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kbq.cn/l/2651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