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香烟特殊渠道“寿比南山”
独家报道
近日,一条长期隐秘流淌的廉政“暗线”浮出水面,涉及免税香烟领域。记者在层层追踪和深入调查中发现,一种名为“特殊渠道”的违规操作模式存在多年,形成了一条“黑色通道”,严重损害国家财政利益和市场秩序。
“特殊渠道”溯源
免税香烟原本是为特定人群(如出境人员、外交人员)提供的一种优惠政策,其购买和使用渠道受到严格监管。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却滋生出了一条“特殊渠道”。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殊渠道”起源于上世纪 90 年代,当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部分地区将免税香烟作为招商引资的手段,开始向非特定人群出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做法逐渐蔓延开来,形成了一条利益链条。
操作手法隐蔽
“特殊渠道”的运作手法十分隐蔽复杂。通常情况下,参与其中的商家会与相关部门或个人勾结,通过虚构出境人员身份或利用税收漏洞,以免税价大量购入香烟。
这些香烟随后会被转运至非免税销售区域高价出售,中间环节层层加价,牟取暴利。由于利润巨大,因此参与者乐此不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监管缺位严重
记者调查发现,“特殊渠道”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与监管缺位和利益输送密切相关。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对免税香烟销售环节失察失责,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此外,利益集团还会通过各种手段拉拢腐蚀监管人员,为其提供保护伞。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监管部门负责人收受巨额贿赂,充当“保护伞”,使得“特殊渠道”得以“寿比南山”。
危害巨大
“特殊渠道”的存在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首先,它损害了国家财政利益。免税香烟每年为国家带来数十亿元税收,而“特殊渠道”的流出则直接侵蚀了财政收入。
其次,“特殊渠道”扰乱了市场秩序。免税香烟与普通卷烟存在价格差,导致消费者大量购买免税香烟,使得普通卷烟市场萎缩,影响了正常商业秩序。
最后,“特殊渠道”滋生了腐败行为。参与其中的商家和监管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带坏了风气,污染了政治生态。
严厉打击势在必行
“特殊渠道”的存在是廉政建设的一大毒瘤,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必须采取雷霆万钧之势,严厉打击。
首先,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免税香烟销售制度。堵塞漏洞,加强对免税香烟流向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其次,必须严肃查处腐败分子,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失职渎职的监管人员,必须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第三,必须加强对利益集团的打击力度。追查违法资金流向,斩断利益链条,肃清政治生态。
只有坚决斩断“特殊渠道”,清除腐败毒瘤,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利益、市场秩序和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原创文章,作者:猫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kbq.cn/l/42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