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逐“质”·攀“高”——安徽中烟滁州卷烟厂奋力推动质量管控上水平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对品质提升的不懈追求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坚持“品质为王”理念,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滁州卷烟厂近年来把追求卓越质量作为“一把手工程”,取得了易地技改之后质量指标平稳提升、各类竞赛屡获佳绩、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等超预期成效,工艺制造水平持续提升。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滁州卷烟厂持续锤炼工艺特色、培育质量优势的厚积薄发。

破解品质“工艺密码”

品质之道,要在工艺,贵在独特。

易地技改设计之初,滁州卷烟厂就以开放思维,从“黄山”精品线、“黄山”品牌专线等成熟技改项目中汲取经验,设计工艺装备线路。

独有的“一”字形联合工房和工艺布局,高架库位于东西两侧,辅助用房位于南北两侧,生产区域位于中央,设备布局紧凑,工艺线路简洁;全新的协同制造中心项目,应用二维码、3D可视化等智能检测、感官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数据集成共享和全面交互;统一的国产成熟卷接包生产线和95%更新率的制丝线设备,能更好发挥国产化设备自主可控优势……

新布局匹配国产化设备的大胆尝试为滁州卷烟厂创造了“全新的、独有的、统一的”硬件环境,也为打造“精细、轻柔、智能”的独特工艺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在物料匀、净、控制细腻。采用“3+3”六级混配技术,保证卷烟配方批内配比均匀性,同时采用20道净化工序,保证烟丝高纯净度;创新设计“浸梗、暂存、蒸梗、贮梗”四级串联烟梗增温增湿工艺,对关键主机设备配备水幕除尘器,保证工艺除尘排潮量稳定受控。

“柔”在工序互联和加工强度。应用自有发明专利“贮叶双头出料技术”,让贮叶、切丝、烘丝工序互联互通,上下游形成呼应、多关节自由组合,实现了不同规格、加工路径、加工方法的快速切换;应用斜切式切片和预松散组合工艺技术,解决原料不易松散、难舒展痛点。

“智”在数据采集和运用。在制丝线关键工序设置了上百个温湿度、流量检测点,实现关键工序质量数据全覆盖采集;运用大数据和神经网络模型,深入挖掘质量数据价值,探索前瞻性管控、复盘式学习,破解视野盲区、水分难控、宽度自调等共性难题。

从确定“大工艺”装备线路,到设计“大集控”工艺流程,再到挖掘“大数据”推进智能化改造,滁州卷烟厂像做艺术品一样做产品,努力破解“工艺密码”,为“徽烟制造”注入品质灵魂。

细化管控“颗粒度”

质量管控工作中,滁州卷烟厂既做好顶层设计、精准把脉,又关注最小工作单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控章法。

一张蓝图绘到底。“图”既要绘得“全”,更要绘得“精”,进一步细化规划的颗粒度。

2024年初,滁州卷烟厂深入研究行业内外相关政策并持续开展多轮多方调研,结合公司质量导向和自身实际,找准定位、明确目标、量化指标,制订了三年建设方案。方案从工艺控制、数字赋能、质量监督等方面立体化布局,下足了“绣花功”,绘好质量管理“工笔画”。

“全景图”变为“施工图”,一体化设计布局是关键。

滁州卷烟厂质量技术科依托新MES系统,优化完善质量指标数据采集、统计,同时以智能化技术为支撑,构建质量指标动态监督管理机制,推动质量管理模式升级。

同时,他们从意识提升、质量保障、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一体化形成30余项管理、技术标准,推动质量保障“制度化、成体系、运行稳”,质量标准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规划设计的执行则需要一盘棋推动、多方面协作配合。

为此,滁州卷烟厂成立了由工厂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质量工厂”建设领导小组,并搭建起制度执行“日反馈、月评比”工作机制,将工作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着力以精准有力的监督推动制度发挥效能,使得“全厂一盘棋,人人都是责任者”的氛围愈加浓厚。

技改完成后,在新设备的磨合期、新工艺的构建期,生产一线难免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对此,生产车间优化健全了“经验库”机制,要求一线员工及时将遇到的新故障、找到的新办法梳理入库,并分享经验,确保新问题只出现一次。对于“单兵作战”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迅速开展“团队作战”集中攻关,确保所有问题一次性解决。

一张图规划确定了方向,一体化设计明晰了路径,一盘棋推动强化了力度,一次性解决保证了速度。“依托‘四个一’,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锤炼中反复重塑、定型,助力做到精益求精、臻于‘质’善。”滁州卷烟厂总工程师邵名伟说。

合奏卓越“交响曲”

装备升级、技术改进、工艺优化……向“新”、逐“质”、攀“高”的氛围在滁州卷烟厂日益浓厚。

在制丝线生产现场,机台操作人员完成当日设备启动工作后,立即开展叶丝干燥、叶片加料、松散回潮等工序综合评价,形成设备基础信息动态管理,全面强化设备全生命周期跟踪和信息共享。

在卷接包车间,他们构建起设备专业维护保养和日常点检保养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以规范化的保养管理确保设备运行更稳、质量指标更优。

“5号线烟支表面不平整,正在维修。”“7号线小盒商标纸脱色,已修复。”……在质量技术科工艺检验交流群,时常出现这样的消息提示。这是滁州卷烟厂围绕产品质量提升搭建的信息交流分享平台,着力以信息及时传输全面强化过程质量管控。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滁州卷烟厂特别实施了“星火计划”,加速工艺人才队伍培养。

“星火计划”以优化培训资源、拓宽培育路径为抓手,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育方式,先后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学习调研50余次,同时聚焦工艺检查、工艺制造水平评价,引导工艺队伍在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着力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工艺质量提升。

成效好不好,数据来说话。

2024年,滁州卷烟厂各环节高效有序运行,优质品率98.11%,产品综合质量得分98.16分。2024年9月,在安徽中烟组织的全线工艺测试和工艺制造水平评价中,相较于原先的生产线,滁州卷烟厂综合得分提升了10.45分。

不仅如此,滁州卷烟厂工艺团队建设工作中已经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性培养机制,助力青年人才在更大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2024年,在安徽中烟科技项目评选中,滁州卷烟厂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QC课题获安徽省质量管理协会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3名“星火计划”工艺团队成员在安徽中烟工艺技术岗位技能竞赛中获奖。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滁州卷烟厂表示,下一步将积极落实好“卓越质量提升工程”,加快“质量工厂”建设步伐,推动品质管控和产品质量从“跟学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为推动安徽中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视频由亓鹏、钱伟、郑敏摄制

原创文章,作者:冠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kbq.cn/l/212343.s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