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浪潮的汹涌推进下,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物流中心(以下简称“物流中心”)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紧扣新阶段的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机制体制,在创新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持续深耕细作,全力锻造一支具备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力求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聚焦目标思路,完善格局
“思路决定出路,科技创新工作要的就是敢想、敢试、敢探索。创新人员如果没有思路,那么,创新工作就很难有好的成果。”物流中心负责人崔二林表示。
图为物流中心创新成果发布
物流中心紧盯工作质效提升,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的“第一方阵”,明确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导向。秉承“项目精准管理、团队高效运作”的工作理念,精心构建了物流配送优化、综合管理革新、数字化转型突破及群众性创新实践等多个专业创新团队,并细致划分了团队成员及其具体职责。
图为物流中心创新小组解决操作故障
为了充分激发创新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物流中心将团队项目的数量、获奖荣誉等成果直接与团队成员的宽带薪酬积分、年度创新单位评选等关键环节挂钩,形成了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良好机制,为科技创新工作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过去我们搞科技项目、QC小组活动,基本上都是单兵作战,现在按照‘项目化管理、团队化运作’的思路,形成了团队作战的氛围,这样再遇到问题也能够及时协同解决,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参与2024年创新工作的员工宋祥说道。
聚焦两个导向,建强支撑
“作为基层的创新工作者,我们大多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兼职推进创新项目。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后盾’支撑,创新之路无疑会布满荆棘,大大增添我们的前行难度,进而影响到我们投身创新的热情与主动性。”物流中心员工宋详感慨道。
图为物流中心创新小组成员现场学习设备操作技巧
为进一步消除创新人员的后顾之忧,物流中心坚持闭环管理原则,推行“问题+闭环”工作法操作指南,引入项目化思维革新管理模式,由过程驱动转向项目驱动。遵循“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方针,针对日常“难管理、管理难”的痛点,广泛搜集优化建议及需求,将重难点任务转化为科技项目、管理创新、精益改善、QC及微创新等多元化创新项目,持续攻坚克难,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与此同时,物流中心坚守考核激励的核心理念,对科技创新管理办法进行了系统性的完善与升级,并紧密结合亳州市局群众创新管理办法的指导精神,对群众性创新管理细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与优化。
在此坚实基础上,物流中心进一步制定了科技创新活动积分管理办法,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每一步都有据可依、奖惩严明、考核精确、评价公允,为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与持续繁荣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学习型”团队建设一直是物流中心推动各项工作的强有力支撑,更是促进员工自我提升的一个“有力法宝”。
2024年,物流中心深化“师带徒”培养机制,依托课题攻关解决实际难题,成功培育出QC诊断师等创新人才逾20名,员工参与创新覆盖率从35%跃升至92%,累计产生QC成果48项,23项创新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外,“工匠创新工作室”荣获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殊荣。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当前。仍面临一系列亟待攻克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地创新发展来逐步化解。
展望未来,物流中心将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持续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以创新能力、创新成果为重要评价要素,助力优秀创新人才成长,形成优秀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原创文章,作者:小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kbq.cn/l/2140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