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领航员”引领高效生产

一个工厂能有多“聪明”?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新近上岗的一位“工业4.0领航员”,告诉你答案。

生产透明化:从“黑箱”到“可视”

在传统的卷烟生产模式下,卷包车间的生产过程如同一个“黑箱”,设备运行状态、质量波动趋势、消耗数据等情况难以实时掌握,生产者只能凭借经验进行判断,效率低且能耗大。

随着卷包智慧工艺平台搭建上线,从设备的温度、压力、转速,再到设备的维护状态、预警分析,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数字智慧大屏找到。

图为数字化团队成员分析产品物理指标。

“这个平台以卷包车间数据为主线,以数据平台和网络架构搭建为基础,将数据与业务系统相结合,形成集中管理模式体系,通过生产画像、设备画像、质量画像的综合助力,对影响生产、质控、消耗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监督管理、分类维护。”工厂卷包智慧工艺平台研发团队重要成员张晟介绍道,这个智慧工艺平台不仅能可视化地实时监测产品生产、质量异常信息,还能透过AI算法分析发现异常并预警,提示技术人员及时处置,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和设备运转的稳定性。

“滴滴滴!”一串急促的消息提示音传来,张晟拿出手机,“是产品剔除量预警信息,提醒质检人员及时处置呢。它就像是一个全方位实时在线的‘追踪器’,无论技术人员在不在现场,都能根据问题归类把报警信息及时送达相关人员。”

“这就是一双‘透视眼’啊!”一位设备修理工感慨道,“以前我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排查和验证。现在智慧工艺平台能让我们看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还能实时洞察设备内部的每一个环节,问题发现快、排查准,就能精准施策进行修理。”

数据驱动化:从“孤岛”到“闭环”

生产透明化的背后,是数据驱动与算法优化的强大支撑。

张晟介绍,对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来说,AI最大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全场景的穿透力,通过海量数据的训练和多模态能力的融合,打破“数据孤岛”,实现“闭环驱动”,完成跨设备、跨产线的全局优化。

深谙此理的张晟和他的研发团队伙伴们,从一开始就目标清晰,步履坚定。为了摆脱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之间缺乏有效连接,难以发挥合力价值的制约,真正实现数据从采集、分析到决策、应用的跨设备、跨产线“闭环”,卷包智慧工艺平台研发团队从卷接、包装、输送、封箱的整套工艺流程中采集了3万多个参数,对温度、压力、转速等多种数据应采尽采。

“工业4.0领航员”引领高效生产

图为张晟和团队伙伴在认真分析散包质量缺陷原因。

将这些数据“投喂”给AI,将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运算和分析,在不断地优化后,形成标准化执行流程方法并全线推广到车间全部设备。这些数据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通过平台的算法模型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今的卷包智慧工艺平台,如同一座“数据桥梁”,整合了车间生产、管理等全环节的数据,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共享、分析及应用。张晟举例道,当检测到产品空头率异常升高时,平台会自动调用相关数据,分析可能的原因,并为技术人员提供精准的维修建议。技术人员根据建议进行调整后,平台会持续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完成管理“闭环”。自从这位全方位无死角的“AI监护员”上岗,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都极大地提高了。

决策智能化:从“经验”到“精准”

“以前我们质检工作更多依赖的是经验,现在有了强大的数据和平台支持,再结合多年的专业经验,判断和决策都更加精准、更有底气了。”一位质检人员笑道。

张晟说,他更愿意把卷包智慧工艺平台称为一位“出类拔萃、铁面无私的全才”。它不仅通晓各个关键环节的核心要点,还能剔除一切人为因素,在0与1的世界里,科学、客观地做出精准决策。

数月前,卷包智慧工艺平台“初出茅庐”,便完成了一次维修疑难故障检测,令张晟惊叹不已。彼时,生产机组无法正常运行,机械维修人员和电气工作人员凭借经验反复排查,始终找不到症结。“然后我们尝试通过系统进行检测,很短的时间内就精准定位到了鼓轮上,找出鼓轮偏心的问题。高效解决问题后,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张晟介绍,通过精准决策不仅能大大缩短解决问题时间,还能提升质量把控、节能降耗,创造更多效益。

“工业4.0领航员”引领高效生产

图为运用数字化工具针对产品重量控制进行系统性优化。

“数智化的转型升级一定要落到实际业务中,实实在在服务于生产和品质提升,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张晟透露,卷包智慧工艺平台接下来还将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动态迭代能力,不断优化设备关键调试点,在预测性维护方面发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原创文章,作者:尧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kbq.cn/l/210812.s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