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育苗机制 赋能乡村振兴

阳春三月,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的广袤田野上,一座座烤烟育苗大棚银光闪烁。棚内,绿意葱茏的烟苗正在茁壮成长。作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柱产业之一,烤烟种植不仅寄托着农民增收的期望,更在绿色生产与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123育苗法”夯实生产根基

近年来,古城区在烤烟育苗工作中创新推行“123工作法+以苗定价”的育苗工作机制,全力推动精准育苗管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图为育苗工人正在开展烟苗间苗工作。李兰周 摄

为提升育苗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全区统一采用《烤烟漂浮育苗技术规程》标准,并通过技术培训和宣传贯彻确保实施。古城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与合作社分别制定了详细的育苗工作方案,明确了从育苗计划、规范管理到技术操作等各环节的目标任务,使育苗工作有章可循。同时,通过技术落实监管、育苗责任监管和育供苗数量质量监管三项措施,确保育苗工作精准高效。此外,今年还邀请了烟农代表参与监管,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古城区共和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社长和丽红表示:“通过‘123工作法’,我们的育苗工作更加规范,烟苗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2024年,全区壮苗率较往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这不仅提高了烟农的收入,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科技赋能守护“金叶子”

在育苗大棚内,黄蓝板诱杀害虫、捕食螨防治螨虫等绿色生产技术应用广泛。和丽红指着大棚内的黄蓝板介绍:“这些绿色技术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还增强了烟苗的抗病能力”。据统计,2024年古城区在烤烟育苗阶段农药使用量减少了10%,烟苗病害发生率下降了15%。

此外,智能小喇叭温湿度监控系统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育苗管理的精准度。通过手机APP,苗棚管理人员能够实时监控大棚内的温湿度数据,并根据系统提示及时调整环境条件,确保烟苗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全区育苗大棚的温湿度控制精度大幅提高。

机械化提升生产效率

在育苗基地的剪叶区,奶叶清除机正高效运转。这台机器不仅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升了奶叶清除的均匀度,促进了烟苗的整齐生长。2024年,古城区育苗基地的机械化覆盖率大幅提升,育苗效率和成本控制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育苗业主和志云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剪叶全靠人工,费时费力,效果还不稳定。自从引进了机械化设备,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烟苗的生长也更加整齐均匀。现在基地的机械化覆盖率达到了80%,我们的育苗效率提升了30%,人工成本也减少了40%。这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创新育苗机制 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机械化开展奶叶清除工作。彭孝琴 摄

科学机制保障烟农利益

烟苗价格综合考量物资、用工、地租等因素,由政府、烟草、合作社和烟农代表四方共同研定烟苗供应价格上限,并根据壮苗率认定结果动态调整价格。

和丽红说:“去年我们的壮苗率达到了90%以上,今年,随着组织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壮苗率有望再提高,烟苗质量好,价格也有保障。”通过“以苗定价”机制,烟农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育苗工作的积极性也显著提升。

烤烟产业助力农民增收

古城区烤烟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产业链延伸融合。2024年,全区烤烟种植面积达1.57万亩,烟农户均收入增长15%。未来,古城区计划拓展烤烟产业链,探索烟田轮作、粮烟协同发展、烟用设施综合利用等经营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增收渠道。

从绿色育苗到科技赋能,从减工降本到产业融合,古城区烤烟产业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科技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古城区将继续以烤烟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纯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kbq.cn/l/210816.s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